近年来,我国个人财富快速增长,居民的理财需求日益旺盛。部分投资者在理财实践中常会陷入盲目跟风、单一投资、短期投机等一些误区当中。一旦理财产品出现风险,投资者的本金也会遭受较大的损失。
4月19日,民生银行“假理财”事件爆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该事件发自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航天桥支行,该支行行长向鲸钻高尔夫俱乐部成员出售虚构理财产品,称该产品保本保息,产品还有半年到期,投资者现在接手仍可以享受原本4.2%的收益回报,折算后相当于年化8.4%的收益率。然而在大量投资者购买该产品后,却发现该产品并不存在。目前已有100多名投资者被套,涉案金额据称达30亿元,大多数受害人购买的产品金额在2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 业内人士认为,“假理财产品”实质上是披着份额转让外衣的飞单事件。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多掌握一些金融常识,走出理财误区,或许就不会遭受这么高的经济损失。那么,理财投资常见的误区有哪些,投资者又要如何提高鉴别风险的能力呢? 投资专家认为,要走出常见的理财误区,首先是要改变观念中对于理财产品发行渠道的刻板印象。例如,在一些普通投资者看来,既有印象中的银行渠道是最安全的,或者认为相对新生的互联网理财是不能碰的,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错误。实际上任何渠道都不能完全为理财产品的安全背书,关键还是看理财产品本身是何种类型,其风险是否超出了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误区一: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均由银行负责 很多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并不了解,其实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并不都是银行自己发行的,除了自营还有代销。在代销的产品当中,投连险和基金大多是非保本的理财产品,如果买到了银行代销的股票型基金,波动就会更大。投资者在购买之前应当详细了解理财产品类型,确认购买协议当中的产品发行方是银行、基金公司还是线下的财富公司,并且在申购时要确认资金不是转向了个人账户或与合同不符的第三方公司账户。 误区二:盲目相信推销人员的说辞 在民生银行的假理财事件中,投资者如果不盲目信任银行的推销人员,能够详细的了解产品类型,确认好投资时的资金流向,就不会承担如此大的损失风险。在该事件当中,银行工作人员的极力推荐、口头担保对投资者的判断起到了较大的干扰作用,很多投资者被“保本保息”这样的承诺吸引入局。实际上,按照银监会对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相关规定,明确要求银行在进行理财产品销售时不得有“保本保收益”等刚性兑付的介绍,投资者在正规的理财合产品同当中也不会找到明确保本保息的字样。在购买任何类型的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都要对相应的风险进行了解,不要轻信任何推销人员的口头承诺。 误区三:轻信线下投资 对互联网理财抱有成见 很多投资者往往更对线下理财有种盲目的信任,认为与推销人员沟通过,并且拿到了纸质合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而忽略了其中隐藏的风险。反观互联网理财,从空间上最大程度的隔离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且将产品类型、预期收益、保障措施等等做了明显的提示。因此投资者无需对互联网渠道抱有成见,关键还是要厘清产品属性及其风险。 例如互联网理财最早兴起的余额类理财产品,是属于货币基金类型,其收益略高于普通储蓄,风险较小也投资期限也十分灵活。而近些年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的P2P理财,是属于网络借贷类型的产品,门槛极低但收益相对较高,风险更多的存在于网贷平台本身的综合实力和保障措施上面。在P2P的平台甄选方面,业界有一些第三方机构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有力参考依据。例如专注在P2P垂直领域的第三方理财服务平台风车理财,通过其独创的FRAS风险评估体系对平台进行背景实力、风控体系、业务模式、产品特性、运营能力和IT技术等6大角度、32个维度、100多个评估点的考察,并对入驻平台给出了相应的评级以及评级简报。不仅能够为投资者全面真实的展示平台在风险控制能力、保障措施、合规性等方面的信息,也过滤掉了存在较大风险的B级以下平台。在这种第三方平台的辅助下去做互联网理财投资,实际上的理财风险也是相对可控的。
误区四:单一投资 不懂分散 投资专家认为,除了盲目信任或排斥,以及对理财产品缺乏充分的了解之外,从民生银行理财事件中还能看到一个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一味对某款理财产品加大投资,甚至是单一投资。事实上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好的降低风险的方式就是做好多元化的分散投资。除了传统的银行理财、股票投资之外,货币基金、稳健型的P2P等都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进行理财。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以及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将资金按一定比例在多种理财产品上进行分散。即使在分散后的单一品种之下,也要根据投资金额进行项目上的分配。例如在P2P理财方面,风车理财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也建议投资者可以参考“健康组合五原则”进行投资,即投资者需尽量做到分散投资、均匀配比、优选平台、长中短期结合、合理收益等方面的均衡,并可根据投资组合评分来做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总结民生银行的飞单事件来看,大多数投资者的理财误区主要集中在了盲目信任、缺乏甄选和了解理财产品以及集中投资等几个方面。在未来的投资行为当中,投资者应尽量避免走入这些误区,如果能够充分了解相应理财产品的风险和特性,善于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的评估方法和结果,做好分散投资,那么走入“假理财”雷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自身理财的安全性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
文中内容和观点 :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 ceoi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