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北京時間2022年6月30日,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日前夕,中國日報社21世紀報策劃推出的全球“Z世代”新媒體節目“少年會客廳”第二季的第一期《願與遠 ——Z世代共繪祖國同心圓》全球首播。來自香港、澳門、臺灣和中國內地(大陸)的Z世代齊聚一堂,共慶香港特別行政區的25歲生日,為香港和大灣區的發展建言獻策。 通過對童年記憶、身份認同、文化異同等話題真誠而深入的交流,Z世代們發現,同根同源的文化是內地與香港的共同情感基因,能夠讓年輕的一代人傳承背後的文化記憶和民族情感,感受同根同源、血濃於水的情感連接。 Z世代們不僅語言相通,興趣愛好也相似。比如粵語歌曲、TVB節目、香港明星等香港流行文化元素,成為Z世代的共同記憶與熱愛,而港澳Z世代也同樣關注內地的綜藝節目,來自香港的李思逸誇讚了《愛樂之都》中對音樂劇的推廣,澳門女孩宋溦提到《乘風破浪的姐姐》以及由TVB和湖南臺聯合打造的《聲生不息》節目,並表示,隨著內地與港澳地區的交流也越發緊密,越來越多的連接和凝聚人心的節目推出,Z世代彼此會更加貼近、相互瞭解、相互包容。 25年來,內地和香港人在學術、商業、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緊密,參與《少年會客廳》的Z世代嘉賓們也成為了兩地交流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來自香港的05後女孩李思逸回憶起她的經歷,12歲時她因為唱歌比賽而參加了海南交換專案,幾年後發現當年的內地選手和同專案的香港選手合作了歌曲,令她感歎合作所帶來的緣分與機遇。 在Z世代們看來,文化認同是深層次的認同,所以文化交流也是最為深入人心的,因為它能夠強化內地和香港的情感連接和認知連接。而愛國教育,則能夠落實培養青少年正確歷史觀、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本期《少年會客廳》北京分會場主持人,在清華大學讀書後留校工作的香港青年黃爾諾也認為愛國教育很重要,“如果教育體系中缺失了愛國教育,我們只能從媒體獲取資訊,媒體很容易被資本、金錢、廣告、各方勢力等其他因素影響。” 上海分會場主持人鐘雨桐認為:“愛國教育可以培養身份認同感,讓大家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自己的祖先從何而來,未來要朝何處前行,以及我們應該堅守那些品質。” 如今,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到內地讀書、工作和創業,在他們的親身經歷和體驗中,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 中國政法大學在讀博士宋溦表示,身為澳門人,她最想稱讚港珠澳大橋。這座大橋是香港回歸祖國後粵港澳蓬勃發展的重要標誌,昭示著國家的繁榮昌盛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灣區的設立也為年輕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血緣的歸屬,文化的認同,交流與對話,教育與認知,合作與共贏,成為Z世代們最高頻的建議。他們看到,香港和內地已經在經濟、文化、人員往來等各個方面的交流,但也期待著未來有著更具有深度、能帶來情感共鳴的互通互融。 來自臺灣的Z世代女孩陳思默回憶道,在她小時候,要想回臺灣,必須經過香港。2009年,兩岸定期航班正式開通。至此,兩岸實現直接、雙向、全面“三通”。在展望未來時,她也表達出對臺灣和大陸加強交流的渴望。“我真誠地希望,有一天臺灣和大陸之間每天能有多次航班往返,能像往返內地和香港一樣方便。” 香港女孩葉雪瑩表示,她將堅持研究中國經典文學,希望人們能夠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歷史是我們每個人的集體記憶,如此才能建立歸屬感。她寄語香港人,仇恨與敵視無法解決問題,相互關愛才能建設安全繁榮的家園。她希望大家都能夠看到這個名叫香港的城市,雖然小到地圖上都難以發現,卻能實現許多人的愛與夢想。 “香港特區今年25歲,和我一樣大,有著無限機遇與可能,還有時間去成長,去解決面臨的挑戰和問題。”1997年生於香港的李菀容即將正式成為一名兒科醫生。她表示,不管我們遇到了什麼樣的挑戰和困難,最重要的是要不忘初心,永遠記得自己為何出發和前行。 一路走來,風雨兼程,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內地與香港的“同心圓”經受住了種種考驗,在真誠溝通的願望和努力下,變得更加緊密和穩固。香港、澳門、臺灣和中國內地(大陸)的Z世代們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攜手同行點亮夢想與未來。必將譜寫出香港第二個25年和大灣區飛速發展的新篇章。 |
来自:
互联网
文中内容和观点 :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 ceoi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