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作为中华传统名瓷之一的青花瓷器,首创于唐宋,成熟兴盛于元代,流行于明清,有人间瑰宝的美誉。青花瓷是在瓷胎上绘画,再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之后,就形成幽倩美观、明净素雅的纹饰图案。这些图案,不仅美到极致,而且在不同处颜色浓淡深浅不一,富有层次感和意境感,细细品味,似乎无穷韵味蕴含其间。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又称元青花。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氧化钴料,也就是钴土矿。青花瓷的釉下花纹是以氧化钴料为着色剂来进行描绘装饰的,大体分为含锰量高含铁量低的国产青花料和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进口青花料。国产的青花料主要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平等青(陂塘青)等。国产料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产地有江西赣州、上高、乐平、上饶等,浙江、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都有丰富的钴土矿。进口料主要是来自古代波斯的苏麻离青(也叫苏料)和回青料(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地区)。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此种挺拔秀美的器型来源于唐代寺院的净水瓶,因此在很多人眼中,玉壶春瓶是具有灵性、佛性的瓷器。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八棱器曾被普遍认为系仿自西亚银器,不过亦有专家表示,其产生与佛教有关。《大日经疏》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普渡众生。元代以藏传佛教为国教,朝廷笃信佛法,影响极大,故元代瓷器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八棱(也称八角)器物。例如文中这件将于9月28日亮相香港荣盛国际精品拍卖会的青花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是典型的元青花八棱器型,器身作八棱形,胎体厚重,釉色洁白细腻,青花呈色翠蓝,色浓处可见铁锈斑和锡光斑,底足火石红明显。颈部绘制有蕉叶纹,叶片根茎纹路清晰鲜明;腹部各个棱面绘制有折枝花卉纹,叶茎婀娜,花瓣柔美多姿,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画工潇洒,颇具中国传统水墨画韵味,整器沧桑古朴,且造型挺拔俊秀,规整秀丽,值得收藏。 |
文中内容和观点 :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 ceoi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