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改革开放之后,南下“打工潮”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有的是为生活所迫,有的是想改变生活。而广西融安的梁耀兴属于后者,他只身来到广东,一个帆布旅行袋就是他所有的行囊。 东莞打工20年返乡后的梁耀兴 辗转多个城市,他最终在东莞一个工厂安定下来做了电工。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工,但梁耀兴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工友们对他的评价是肯吃苦,做事仔细。20年来的电工经历,培养了梁耀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年来,对于梁耀兴来说最难熬的不是工作加班,而是一个人的时候,特别想家。不过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但是他听得懂广东话,吃得惯广东菜,却唯独吃不惯广东的金桔。 金桔寓意金玉满堂,吉祥如意,一直以来都是广东人过年必备的送礼佳品。但这些金桔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摆放”,而不是用来吃的。因为这些金桔大多呛口、酸涩、油腻,连咬一口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也只有咳嗽的老人会吃一点,那也是冲着金桔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吃的,最终大部分的金桔都被扔到角落,无人问津。
对于一个从金桔之乡走出来的人来说,油桔的那种油、麻、酸、涩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梁耀兴决定将家乡的融安滑皮金桔带到广东给领居和工友们尝尝。这一尝,让广东人对“金桔难吃”的既定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房东老板对梁耀兴说:“吃过了这么多年的金桔,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甜的金桔!带皮吃也没有呛人的味道!”自己家乡的金桔被认可,梁耀兴感到莫大的自豪。一些朋友甚至对他说:“你们那儿的金桔那么好吃,你干脆来我们广东卖金桔算了!”这句话一直在梁耀兴心里回响。 融安滑皮金桔 其实以前的融安金桔也是一般的油桔,酸辣、呛口,难以入口。直到1981年,在广西融安大将镇的一片老金桔果园里,一位果农惊奇地发现有一枝金桔从形状到纹理都与众不同,摘下一尝,发现口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普通金桔,没有了最影响金桔口感的油、麻、酸,其清香甘甜的口感更加突出。果农激动不已,来年春天,便将这一果枝进行嫁接培育,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滑皮金桔。当地的农民都把滑皮金桔喻为“上天赐予的礼物”。 滑皮金桔是上天给融安人民的恩赐,也牵引着融安游子们不忘家乡,回归故里。 融安滑皮金桔 而10年前的融安,已经有一大批人放弃原有的工作,返乡回来投身于种金桔的队伍中。许多先行的老一辈种植者,也在带领年轻一代种着金桔,并改良种植技术,融安金桔正在慢慢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融安的支柱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赏与认可。 在梁耀兴眼里,那时的家乡早已经不是当年萧条落后的山间小城的模样,而是因为金桔形成的强大凝聚力,因为金桔人们过上了更好的幸福生活。于是经过重重考虑,决定告别生活了20年的城市,结束20年的打工生涯,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跟随乡民一起种金桔。 梁耀兴和他的金桔果园 到现在,梁耀兴种金桔已经10年了,因为以前做电工时磨炼出来的工匠精神,使得他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在管理金桔这件事上,也不放过每一处小细节,水肥的用量控制得恰到好处,对金桔的糖度成熟度也把握得很精准,搭建盖膜时对每一根搭架细细打磨,好像什么事他都能信手拈来,并且做到极致。 在融安还有千万个如梁耀兴一样返乡回来种金桔的人,他们放弃原有的稳定工作,开荒拓土,三年才结果的金桔树,寄托了全家的希望。当被问及“以后会不会一直种金桔”时,梁耀兴坚定地说,肯定会!并且还要让我的后辈也种,将融安金桔一直传承下去。 梁耀兴和种植者交流种植技术 如今, 融安金桔的背后不仅有一大批种植匠人,还有专注于传递中国匠人心的匠人果,他们从种植源头开始就严格把控果品品质,并希望和融安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种植匠人一起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通果品流通渠道,将匠人们的成果以正面的不作假的方式带到消费者面前,还原果品本来的面目,让中国优质果品获得更多的认可,将匠人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
文中内容和观点 :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 ceoi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