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当然是夸张了一点,但在广西融安,确实有这么一位种了30年金桔、地地道道的中国匠人,他叫何万明——广西融安大将才庙村村委副主任,一个年过六旬,满脸皱纹,但依然精神抖擞的老人。村里人见到他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又上山了?”他总是笑着点点头。三十年来,何万明无数次上山下山,就为一件事儿——守护那片260余年的融安金桔古树林。 融安金桔古树林 268年前,江西吉安府官员黄德坚迁居广西融安,由于割舍不掉家乡的金桔味道,于是将远在吉安府龙泉县(今遂川)最具本土特色的金桔迁到了融安,就是今天挺拔在山间的金桔古树林。这一迁,改写了融安的历史,也改变了融安人民的命运。守护古树林,是从何万明爷爷那辈开始的,到他这里,已经是金桔古树林第三代守护人。 一辆摩托,一把镰刀,就是他和古树林的联系。他会定期骑着摩托车到山脚,然后徒步上山,越过草丛、绕过桔园,跨过水沟,走过独木桥,他说见一次古树不容易,还真不容易,我们几个年轻人走了不到一半就气喘吁吁,过桥时满是狼狈。而他却笑笑说:“我经常走,习惯了。” 他用镰刀割掉古树周围的杂草,动作娴熟有力,当割到古树旁边时,他放下镰刀,用手拔去杂草,以防割伤古树。 守护古树30年,何万明从一个健壮青年,变成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而令我们惊讶的是,历经268年,经过风霜雨雪的洗礼,其他的果树早已腐朽深埋地底,而金桔古树却仍然坚强如昨。古树的底部树干虽已破败不堪,腐朽生虫,可是上面依旧发芽生枝,开花结果,果实虽然不再好吃,但它仍旧是天地结成的精华,依然是养育了融安人们200余年的珍稀古树。 老掉的金桔古树又生新枝 金桔对于环境、气候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但正是融安特有的自然环境气候造就了今天的滑皮金桔,山间早晚温差赋予了金桔的甜度,浪溪江的水汽湿度给予了金桔脆嫩口感,天然的富硒肥沃土壤更是滋养了金桔,天然的优势极大地鼓舞了融安人民,也振奋了何万明的内心。 除了守护古树,何万明还有一个重要工作,由于他经验丰富,方法独到,大家继续推选他为村干部,带领村民一起种金桔。改革开放后,何万明与一批技术人员先行带头,研究种植技术,走街串巷鼓励村民加入种植队伍中,金桔才得以发展壮大,直至今日,融安金桔也从以前的十几株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万亩。 融安金桔俯瞰图 在发展金桔的同时何万明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存。最终他们坚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理念,金桔与山上植被错开种植,金桔园小而分散,起到保护植物,蓄养土质的作用。而要不破坏生态环境,自然连用肥用药也得遵循自然规律,目前滑皮金桔用药已达到欧盟柑橘标准,用肥坚持一斤果一斤有机肥。何万明说,他只要咬一口,就知道这个金桔大概施了多少有机肥。几十年的经验浓缩成为舌尖的感知,因为尝过好的,就不会再将就品质差的,这也驱使着他们对生产过程严选把控,坚持种好果,才能卖好价。 融安滑皮金桔 何万明自豪地说,融安金桔曾作为中南海特供果品,就连金正日吃了后都念念不忘,再次到访中国指定再尝。燕京大学首任校长、著名政治家、外交官司徒雷登品尝后称赞是“上帝的水果”。实际上,哪怕就是仅尝一粒,也足以让人思念一生,就如当初那个江西官员,不远千里,也要将金桔带在身边。 如今,金桔古树依然挺拔于山间,它的万千子民也散落在周山的各个角落,守护着这一片古树林,亦是守护着中国匠人精神。这也是匠人果的初衷,传递中国匠人心,铸就中国匠人情。 |
文中内容和观点 :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 ceoi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