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行业已经如火如荼的猛冲了两年多。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丝脚步减缓的迹象。但是,依小编看来,在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短视频企业中,真正称得上走出商业化道路的只有一条、二更、梨视频三家。 先说梨视频,现在诸多打着内容制作者转MCN旗号的平台其实都只是个概念。只有梨视频真正可以说得上是平台化成功。小编认为,像梨视频这样既有先发优势,又正好踩中风口的机会是一去不复返的。梨模式已经很难再被复制。但大胆的猜测一下,某一内容兴趣垂类下的MCN可能后面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对于一条、二更来说。他们都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索过程。最终,一条将商业化道路锁定在了短视频产业链的后端——电商。而二更则锁定在了前端——付费拍摄、广告片等。然而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扰:即开启商业化时,会伤到用户。实际上,他们的担心也的确在后面的变现过程中逐步应验了。毕竟,由艺术品变成了广告片。伤害用户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在各大短视频厮杀的过程中,小编发现了一个刚刚起步,名不见经传的视频栏目叫《方的说》(The Founders’)。虽然看似不起眼,但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个创始团队的野心其实并不小。或许他们的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开这个疑难问题。 首先,《方的说》是一个讲述创业者故事的系列栏目。他们蜻蜓点水的介绍了创业者的公司和产品,聪明的打出了“情怀”和“梦想”这两张牌。 而每一个创业公司、创业产品都是倾注了这些创始人的梦想在里面。他们每个人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并不是他们的产品广告,而是一个凝聚着他们心血的作品。这让观众觉得即便展露了一些他们的品牌又如何呢?他们不过就像最近很火的匠人一样耕耘着自己的梦。小编觉得《方的说》的SLOGEN定位找的也非常准确。“以青春的名义追逐梦想”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贯穿了整个栏目。这个举动把品宣的意味降到了很低的程度。 第二,精准而小众的商品垂类。 实话说,刚发现这个栏目时,小编并不觉得它具备“火”的潜质。因为纵观现在短视频行业,泛娱乐内容充斥。我想这绝不是市场不想做差异化内容,而是非泛娱乐内容实在难以受到广泛的关注所导致的。可出乎意料的是,上线两天《方的说》的播放量粗略估计已经将近1000万了。 究其原因,除了刚才说的充满情怀的内容强烈的勾起了很多人的青春回忆外。他们对拍摄对象的选择看来也花费了很大一番功夫。就拿一期的吉他来说,现在想要购买吉他实在是有太多的途径。淘宝、京东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可是说到智能吉他,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在哪里能够买到。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市面上有这么一款科技产品。这把能在短时间内让你弹出想弹歌曲的“智能吉他”一定吸引了很多想学吉他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的人们过来围观。 随即,小编立马搜索了淘宝。果然,他们早已经准备好了和视频对应的淘宝店商品。实话说,本人十分期待后面的片子的陆续上线。不知还会有什么有趣的产品展示给我们? 第三,短视频渠道? 对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方的说》的发行策略。看片头他们似乎拉上了共青团中央和淘梦娱乐。一家大型政府单位,一家线上影视发行龙头。各平台给出的资源和曝光量自然不少。一期能有过千万的播放也是具备先决条件的。 现在的互联网,人口红利期已然过去。抢夺用户自然就成为了各大兵家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小编看到《方的说》的第二期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生旅游的创业项目,似乎嗅到了一丝“渠道”的味道。 这个创业项目大体说就是创始人哥哥把出现在影视剧、小说里的场景规划成了旅游路线。形成了一个IP旅游的概念。相信这1000多万的播放一定给他带来了不少用户,再加上全网广告位的曝光。市场效应应该说还是很大的。 小编不知道这个拍摄是否向被拍摄公司收费。但起码做一个估算。按展现量付费的部分再加上各大平台的资源位曝光。关键还有政府官媒在微博上的大量转发。如果花个十万八万的拍摄一期,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还算是相当划算的。 反正总的说来,感觉创业这个题材给予了短视频很多的变现可能。而且目前看来,这种方式的展露产品可能是目前让用户反感程度相当低的了。具体《方的说》能做多大,走上哪条道路,是否在同业竞争者看到苗头后还能保持领先位置就不得而知了。 商场如战场,我们作为看官就静等好戏吧。 |
文中内容和观点 :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 ceoim@vip.qq.com